VCDpact Disc)是一种数字化的光盘格式,由菲利普斯和索尼公司合作开发。它于1993年在亚洲地区推出,成为了当时的家用影像储存媒介之一。VCD的成功推广为DVD和蓝光光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Book”的标准,用于规定音频CD的格式和特性。1991年,菲利普斯公司和索尼公司联合发布了一种新的标准,称为“White Book”,用于规定VCD的格式和特性。这项技术的推广在亚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,而在欧美地区则相对较少。
VCD的技术特点是将MPEG-1视频压缩技术应用于光盘储存中。它可以存储60分钟长的视频,或者90分钟的音频和图像。VCD的视频分辨率为352x240或352x288,与VHS录像带相当。VCD可以使用CD-ROM驱动器播放,并且可以在许多DVD播放器上播放。
VCD的成功推广得益于其低成本和广泛的兼容性。它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家用影像储存媒介之一,并且在1990年代晚期成为了全球的媒介之一。然而,VCD的视频质量相对较低,无法与DVD和蓝光光盘相比。因此,随着DVD和蓝光光盘的发展,VCD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。
总之,VCD是一种数字化的光盘格式,由菲利普斯和索尼公司合作开发。它于1993年在亚洲地区推出,成为了当时的家用影像储存媒介之一。VCD的成功推广为DVD和蓝光光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它的技术特点是将MPEG-1视频压缩技术应用于光盘储存中。然而,随着DVD和蓝光光盘的发展,VCD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。pact Disc)是一种数字化的光盘媒体,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。VCD初是由菲律宾的一家公司所发明,但是它的技术和标准是由中国香港的一些公司所制定和推广的。
g Picture Experts Group)标准进行压缩和编码,使得它能够在一张普通的CD光盘上存储大量的视频和音频数据。VCD的分辨率是352x240,帧率是29.97fps,音频采用的是双声道的44.1kHz的采样率。这些技术特点使得VCD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家庭娱乐媒体,尤其在亚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VCD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试验阶段、中期的推广阶段和后期的衰落阶段。在初期的试验阶段,VCD的技术标准还没有被完全制定,因此它的质量和稳定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。在中期的推广阶段,VCD在亚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。但是随着DVD(Digital Versatile Disc)的出现,VCD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下降,进入了后期的衰落阶段。
虽然VCD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,但是它对于数字化媒体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它的技术和标准也为后来的DVD、蓝光光盘等媒体格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因此,VCD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技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