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82年10月是西方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月份,这个月份发生了一件关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颁布了新历法——格里历。
在此之前,欧洲使用的是儒略历,这个历法是由古罗马统治者儒略·凯撒在公元前45年颁布的。但是,儒略历有一个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它的年份长度不是的365.25天,而是略短了11分钟左右。这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11分钟的差距逐渐积累,导致儒略历的日期与季节的对应关系越来越失调。
这个问题在16世纪变得越来越严重,导致了许多困扰。例如,复活节的日期不断向前推移,而这个节日的日期应该是与春分和满月相关的。此外,由于儒略历的日期与季节的失调,导致了许多法律和经济上的问题,比如租赁合同的有效期限等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布了新历法——格里历。这个新历法将闰年的设定方式做出了一些改变,使得平均年长变为365.2425天,比儒略历准确了近10倍。此外,格里历还规定了一个世纪闰年的规则,使得闰年的数量比儒略历少了3天。这些改变使得格里历与天文现象的对应更加准确,大大提高了历法的精度。
然而,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,格里历并没有得到全世界的普及。直到18世纪末期,英国、美国等国才开始逐渐采用格里历。而俄罗斯则一直沿用儒略历,直到1918年才改用格里历。
总之,1582年10月的这个重要月份,见证了格里历的诞生,这个历法今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。
1582年10月,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月份。在这个月份里,有两件大事发生,分别是格里高利历的实行和天主教会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的逝世。
格里高利历的实行
在16世纪,欧洲的天文学家们发现,朱利安历的计算 *** 有误,导致春分点的位置发生偏移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聘请了意大利天文学家、医生、数学家阿洛伊修斯·里丁(loysius Lilius)来制定新的历法。终,他们制定出了格里高利历。
在格里高利历中,将平年的公历年份分为闰年和平年,闰年每年2月增加1天,因此平均每年为365.2425天,接近于真实的365.2422天。这样可以使日历与季节更加接近,避免了朱利安历的偏移问题。而在1582年10月4日,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正式颁布格里高利历,此后,欧洲的陆续采用了这个新的历法。
天主教会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的逝世
与格里高利历的实行同时,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也在这个月份里逝世了。格列高利十三世是天主教会第226任教皇,他于1572年当选为教皇,一直执掌教廷直到1585年去世。
格列高利十三世在位期间,推行了一系列改革,包括加强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集权、发动了反宗教改革、加强了教育和传教工作等。他还积极推动了格里高利历的制定,并在1582年10月4日颁布了这个历法。
总的来说,1582年10月是一个重要的月份,不仅见证了格里高利历的实行,也见证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的逝世,对西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